
汨罗融媒体讯(记者 郑甘 杨志)11月1日,走进罗江镇罗江村,一望无际的金黄水稻沐浴在阳光下,随风摇曳,稻浪起伏。在种粮大户向铁青的高标准农田里,“济优1127”晚稻迎来丰收,5台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,一排排稻穗被吸入机器中,收割、脱粒、运输等工序一气呵成。
“今年收成很好,晚稻单产有480多公斤,比去年同期要提高30公斤左右。”站在田埂上,向铁青满眼笑意,尽享丰收的喜悦。
向铁青从2007年开始从事农业生产,经过多年的努力,已经成立了罗江镇惠农服务中心、汨罗市科龙水稻专业合作社,目前与罗江镇5个村合作,集中流转了1万多亩土地。在其流转的1万多亩土地中,有6000余亩已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。
“田地小块并大块、零散变集中,全方位改善提升耕地的作业条件,新增了有效耕作面积,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与田间管理。”向铁青认为,“粮田”变“良田”,是粮食单产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近年来,汨罗市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,大力采用机械化种植和收割。从育秧、插秧、田间管理到收割,向铁青实行水稻生产全流程机械化。为了提高单产产量,今年他在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,严格按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选种、消毒、育秧、机插,合理密植确保每亩不低于22000蔸;并结合“一喷多促”举措,进行了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,有效提升病虫防控效果,提高水稻结实率。“我们以前经常被群众称之为粗放式经营,今年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,稳面积、增单产,我感觉进入了一个精耕细作的状态,在稳产的同时,还有高产增产的空间,我们种粮的信心更足了。”
无人机“一喷多促”作业(资料图)
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,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。汨罗坚持推进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法、良制“五良”融合,通过推动小田改大田、发展绿肥生产、大力实施深翻耕、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搭配、全面推广先进农机具、集成合理密植及“一喷多促”等关键技术、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、全面打造“早专晚优”样板示范、全面开展高产竞赛等措施,克服晚稻抽穗期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影响,全市晚稻单产提升成效明显。
“2024年我市34万亩晚稻,预计平均单产增加12公斤以上, 总产增加 0.4万吨以上,有效提升粮食单产水平,保持粮食产量稳定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”汨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道。
一审:张 咪
二审:刘晓元
三审:谢 江
责编:刘晓元
来源:汨罗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习言道|谈到这位加拿大人,习近平称“家喻户晓”
镜观·回响|筑牢就业“压舱石” 守护群众幸福感
总书记的人民情怀|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”
法国友人捐赠618张抗战历史照片 记录着侵华日军滔天罪行
七旬老人配合“客服”解绑被骗10万 郴州警方奋力追回
让警钟长鸣!奋勇前行!《731》将于9月18日“九一八”事变纪念日正式上映
今日辟谣(2025年8月5日)
汇聚人民智慧 共绘发展蓝图—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做好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指明方向
下载APP
分享到